近日,记者实地走访了泉州多家制鞋企业,以期真实地反映当地鞋业市场所遭受的冲击,寻找泉州那些正在积极转型突围的企业。
在东莞“倒闭潮”、温州“跑路潮”等字眼不断冲击人们眼球的时候,作为福建省民营经济强市,有着“鞋都”之称的泉州市,也难独善其身。
近,记者在泉州实地走访时了解到,这个消费者所熟知的安踏、360度、匹克、乔丹、贵人鸟、德尔惠等国内大多数运动品牌的发源地,如今正遭遇行业滑铁卢,企业普遍面临市场下滑、产能过剩、库存高企的现状,有的甚至干脆关门停业。
当地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,为了出清库存,各大企业使出了浑身解数。运动品牌特步在今年全国经销商订货会上,就直接将宝马车开到现场,对达到一定订单量的经销商直接奖宝马。这一举动,一度引来众多企业模仿。
鞋材企业悄然停产
泰亚股份是泉州一家鞋材生产企业。在2010年泰亚股份的招股说明书中,公司自称是泉州地区规模大的运动鞋鞋底企业。
不过从公开数据来看,当地另一家鞋材企业清美(中国)有限公司的规模要远大于泰亚股份。2007~2009年三年,清美公司的营业收入总和为17.55亿元,为泰亚股份三年营业收入总和的一倍有余。此外,从证券时报记者的实地调查来看,清美工业园不论占地规模还是现代化程度都远胜泰亚股份,宽敞靓丽的厂区和豪华的办公大楼在陈埭镇独树一帜。
泉州当地一家鞋厂负责人杨先生介绍说,清美原本是一家规模庞大的代加工厂,其代工品牌包括“贵人鸟”、“乔丹”、“赛琪”、“361度”等许多知名品牌。
而这家规模远超过泰亚股份的鞋材生产企业,如今已经悄然停产,9月初记者实地采访时,偌大厂区几近空无一人。
记者到达清美工业园时,园区大门处,摆放着一块简陋的招聘广告牌,写着某公司因业务需要,搬迁至清美工业园,需要招聘十余名工人。这一招聘数字与规模庞大的园区相比极不相称。
在园区内负责养护的工人许先生告诉记者,清美公司已经停产数月了,公司原来的设备、生产线早已卖掉,目前靠出租厂房和办公楼维持运营。他指着园区入口处4栋修建到一半的独栋别墅告诉记者,那里原本是企业主盖给自己住的别墅,兄弟4人一人一栋,如今却成了一片荒芜之地。
据许先生介绍,这个工业园去年6月份刚刚投产。公司2010年3月在新加坡上市后,还有省部级高官来公司视察过,没想到如今落到这番境地。不过,当记者问及老板是否“跑路”时,他做出了否定的回答,并表示“老板还不时在园区里转悠”。
“这或许就是泉州一带民营企业主与温州、东莞一带企业主的大区别。”晋江制鞋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王志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虽然目前泉州的民营企业出现了一些困难,但还没有出现老板“跑路”的现象。
王志勇认为,这主要与泉州民营经济的家族化背景有很大关系。东莞一带的民营企业,主要是香港或台湾的商人到当地租赁厂房经营。而泉州是著名侨乡,当地的企业多为归侨创办的家族企业,厂房、设备的产权都是个人所有。
“由于整个家族都在这里,即使出现亏损,也会想办法维持,不会一走了之。”王志勇说。
募资流向别处
当地一些业内人士表示,虽然清美公司主业停产,但是凭借着新加坡上市融来的资金,企业并没有完全垮掉。
据了解,泉州一带的民营企业以中小规模为主,这些企业获取银行贷款难度很大,上市融资成为企业发展的一条捷径。到今年9月初,泉州共有境外上市公司62家。
不过,当地业内流传这样一种说法,虽然近年来境外上市企业数量剧增,但没有把募集资金全部投向主业,也是造成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- 上一页
- 1
- 2
-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