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广 热搜: 2022  2023  催化剂  聚氨酯催化剂  软泡催化剂  亨斯迈  三聚催化剂  发泡催化剂  硬泡催化剂  延迟催化剂 

环氧双氰胺促进剂与不同环氧树脂种类(如DGEBA、DGEBF)的协同效应及固化性能对比

   2025-08-24 10
核心提示:各位朋友们,晚上好!我是化工界的“老顽童”,今天咱们不聊高深的理论,就来聊聊咱们环氧树脂大家族里那些“你侬我侬”的故事,

各位朋友们,晚上好!我是化工界的“老顽童”,今天咱们不聊高深的理论,就来聊聊咱们环氧树脂大家族里那些“你侬我侬”的故事,特别是关于环氧树脂和双氰胺这对“欢喜冤家”,以及各种“媒婆”(促进剂)在它们之间牵线搭桥的趣事儿。

章:环氧树脂,那些“硬汉”和“软妹子”

首先,咱们来认识一下环氧树脂。它们就像一群多才多艺的“演员”,能在各个领域扮演重要的角色。它们是一类含有环氧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,种类繁多,性能各异。今天咱们主要聊聊两位重量级选手:DGEBA(双酚A型环氧树脂)和DGEBF(双酚F型环氧树脂)。

DGEBA,这位“硬汉”,是环氧树脂界的“老大哥”,应用广泛,性能均衡,就像一个可靠的邻家大哥,耐热性、强度都杠杠的。但是呢,这位“老大哥”也有点“固执”,韧性相对较差,就像性格太耿直,不太容易变通。

DGEBF,这位“软妹子”,相比DGEBA,黏度更低,流动性更好,就像一个温柔的小妹妹,更容易加工,固化后的韧性也更出色。但是呢,这位“软妹子”的耐热性和强度稍微逊色一点,就像性格太柔弱,需要更多的保护。

简单来说,DGEBA就像一个擅长防守的战士,而DGEBF更像一个擅长进攻的刺客。

第二章:双氰胺,那个“慢热型”固化剂

接下来,咱们的主角之一,双氰胺(Dicyandiamide,DICY)闪亮登场!双氰胺可不是什么“傻白甜”,它可是环氧树脂固化反应中的一位“重量级选手”。它是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潜伏性固化剂。

双氰胺就像一位“慢热型”的舞者,需要合适的“音乐”(促进剂)来激活它的激情。在常温下,双氰胺很“冷静”,几乎不和环氧树脂发生反应,这赋予了环氧树脂配方极长的储存期。但是,一旦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,双氰胺就会被“唤醒”,开始和环氧树脂发生“化学反应”,终形成坚硬耐用的固化物。

双氰胺固化后的环氧树脂,拥有优异的耐热性、耐化学性和电绝缘性,就像一位身经百战的战士,能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下保持稳定。但是,双氰胺的固化速度较慢,需要较高的固化温度,这就像这位战士的“启动时间”较长。

第三章:促进剂,那些“红娘”和“催化剂”

为了让环氧树脂和双氰胺这对“欢喜冤家”更快地“喜结良缘”,咱们就需要“媒婆”出马了!这些“媒婆”就是各种各样的促进剂,它们能加速双氰胺的固化反应,降低固化温度,改善固化物的性能。

促进剂的种类繁多,就像各种不同风格的“红娘”,各有各的“看家本领”。常见的促进剂包括:

  • 咪唑类化合物:咪唑及其衍生物,就像一位“热情奔放”的红娘,能显著加速双氰胺的固化反应,降低固化温度。但是,这位“红娘”有时过于“热情”,容易导致固化反应过快,影响固化物的性能。
  • 改性胺类化合物:改性胺类化合物,就像一位“温文尔雅”的红娘,能提供较长的适用期,固化产物综合性能也好,让“新人”有足够的时间来适应彼此。
  • 有机金属盐类化合物:有机金属盐类化合物,就像一位“经验丰富”的红娘,能有效催化双氰胺的固化反应,提高固化物的耐热性和强度。

不同的促进剂,就像不同的“红娘”,对环氧树脂和双氰胺的固化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。选择合适的促进剂,就像找到一位合适的“红娘”,能让“新人”的结合更加美满。

第四章:DGEBA vs DGEBF,不同“对象”不同“策略”

环氧双氰胺促进剂与不同环氧树脂种类(如DGEBA、DGEBF)的协同效应及固化性能对比

第四章:DGEBA vs DGEBF,不同“对象”不同“策略”

DGEBA和DGEBF,作为两种不同的环氧树脂,“性格”各异,对促进剂的“喜好”也不同。因此,在选择促进剂时,咱们需要根据它们的特点,采取不同的“策略”。

  • DGEBA + 双氰胺 + 促进剂:对于DGEBA这位“硬汉”来说,我们需要选择一些能提高其韧性的促进剂,例如,添加一定比例的改性胺类化合物,或者使用一些具有增韧效果的咪唑类衍生物。这样可以改善DGEBA固化物的脆性,使其更加坚韧耐用。
  • DGEBF + 双氰胺 + 促进剂:对于DGEBF这位“软妹子”来说,我们需要选择一些能提高其耐热性和强度的促进剂,例如,添加一定比例的有机金属盐类化合物,或者使用一些具有交联增强效果的咪唑类衍生物。这样可以提升DGEBF固化物的力学性能,使其更加适应高温环境。

第五章:参数对比,数据说话

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不同环氧树脂和促进剂的协同效应,咱们用表格来展示一些常见配方的固化性能参数:

配方编号 环氧树脂类型 固化剂 促进剂 促进剂用量 (phr) 固化温度 (°C) 固化时间 (min) Tg (°C) 硬度 (邵氏D)
1 DGEBA 双氰胺 (5phr) 0 170 120 140 85
2 DGEBA 双氰胺 (5phr) 咪唑类 (0.5phr) 0.5 150 90 155 88
3 DGEBA 双氰胺 (5phr) 改性胺类 (2phr) 2 160 100 145 86
4 DGEBF 双氰胺 (5phr) 0 170 120 130 80
5 DGEBF 双氰胺 (5phr) 咪唑类 (0.5phr) 0.5 150 90 145 83
6 DGEBF 双氰胺 (5phr) 有机金属盐 (1phr) 1 160 100 140 82

表格说明:

  • phr:每百份树脂的用量
  • Tg:玻璃化转变温度,是衡量材料耐热性的重要指标
  • 硬度:衡量材料表面抗变形能力的指标

从表格中可以看出,添加合适的促进剂可以显著降低固化温度,缩短固化时间,提高固化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(Tg)和硬度。不同的环氧树脂和促进剂组合,固化性能也会有所差异。

第六章:实际应用,各显神通

说了这么多理论,咱们来聊聊实际应用。环氧树脂和双氰胺这对“黄金搭档”,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:

  • 电子封装:环氧树脂固化物具有优异的电绝缘性和耐热性,是电子封装材料的理想选择。
  • 结构胶粘剂:环氧树脂胶粘剂具有高强度、耐化学性和耐腐蚀性,广泛应用于航空、汽车、建筑等领域。
  • 复合材料:环氧树脂作为复合材料的基体树脂,能赋予复合材料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环境性能。
  • 涂料:环氧树脂涂料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和附着力,广泛应用于防腐涂料、粉末涂料等领域。

第七章:未来展望,无限可能

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,环氧树脂和双氰胺的应用领域将会越来越广泛。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:

  • 开发新型高性能环氧树脂:例如,开发生物基环氧树脂,提高环氧树脂的环保性能;开发高耐热性环氧树脂,满足高温环境的应用需求。
  • 开发新型高效促进剂:例如,开发潜伏性更高、活性更强的促进剂,进一步优化环氧树脂的固化性能。
  • 拓展环氧树脂的应用领域:例如,将环氧树脂应用于3D打印、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。

总结

今天,咱们就像进行了一场“环氧树脂相亲大会”,认识了各种“硬汉”和“软妹子”,了解了“慢热型”的双氰胺,还请来了各式各样的“红娘”(促进剂)来牵线搭桥。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,大家能对环氧树脂和双氰胺的协同效应有更深入的了解。

记住,选择合适的环氧树脂、固化剂和促进剂,就像为“新人”选择合适的伴侣,才能成就一段美好的“姻缘”,终获得性能优异的环氧树脂固化物!

感谢大家的聆听!

====================联系信息=====================

联系人: 吴经理

手机号码: 18301903156 (微信同号)

联系电话: 021-51691811

公司地址: 上海市宝山区淞兴西路258号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公司其它产品展示:

  • NT CAT T-12 适用于室温固化有机硅体系,快速固化。

  • NT CAT UL1 适用于有机硅体系和硅烷改性聚合物体系,中等催化活性,活性略低于T-12。

  • NT CAT UL22 适用于有机硅体系和硅烷改性聚合物体系,活性比T-12高,优异的耐水解性能。

  • NT CAT UL28 适用于有机硅体系和硅烷改性聚合物体系,该系列催化剂中活性高,常用于替代T-12。

  • NT CAT UL30 适用于有机硅体系和硅烷改性聚合物体系,中等催化活性。

  • NT CAT UL50 适用于有机硅体系和硅烷改性聚合物体系,中等催化活性。

  • NT CAT UL54 适用于有机硅体系和硅烷改性聚合物体系,中等催化活性,耐水解性良好。

  • NT CAT SI220 适用于有机硅体系和硅烷改性聚合物体系,特别推荐用于MS胶,活性比T-12高。

  • NT CAT MB20 适用有机铋类催化剂,可用于有机硅体系和硅烷改性聚合物体系,活性较低,满足各类环保法规要求。

  • NT CAT DBU 适用有机胺类催化剂,可用于室温硫化硅橡胶,满足各类环保法规要求。

 









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
广告位
 
更多>同类资讯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
Processed in 0.171 second(s), 14 queries, Memory 0.79 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