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根廷的年通胀已跑至25%,使得超市里的一级牛肉价格也都平均超过40美元一公斤。既然要摄取蛋白质可以选择价格仅为大约9美元一公斤的鸡肉作替代品,牛肉人均消费的下降就不足为奇了。
但是,这个趋势从1956年就开始了,竟然延续到现在。那时阿根廷红肉消费是每年每人大约100公斤,到2012年跌到每年每人58.5公斤的水平。另外56年间,总的肉类消费实际上已经从每年的190万吨增加至了250万吨,主要是因为阿根廷的人口从1956年的1900万人增至2002年的4200万人。
肉类消费直接影响屠宰量间接影响到制革厂能够采购到的生皮数量。通胀又导致原皮价格也跟着上涨,使得制革厂陷入两难境地。成本不断增加,加上下游顾客不愿承担相应提高的价格,制革厂面临着重重压力,毛利也可能无法保证。
综合看来,肉类消费者和制革厂都深受通胀之苦。但是生意场上总是有输家就有赢家。那到底谁是赢家呢?